大明宫。
内相戴权急步走入内殿。
内殿布置陈设都很简单,一张大桌上放满了奏疏和笔墨之类。
对面便是一张大床。
一桌,一床,就构成了殿中一切。
看起来相当清冷生硬。
一个穿浅黄色龙袍的中年人坐在桌前,正聚精会神的批阅奏疏。
这便是大周皇朝当今天子隆正帝。
年过四旬才即位为帝,为政风格勤勉,精细,甚至是苛刻。
每天批复奏折过百本,批复数千言,有时候甚至万言。
“皇爷。”
“说吧。”
“今日诸营考封,通过的勋贵子弟有二十余人,有定边侯,定远侯,威远伯,镇夷伯,宁夏伯,威宁子,昭义男等各府子弟。其中考封评价最高,成绩最好的是到前锋营考封的贾环,石锁,上,骑射上上,策问,上上。”
“哦?”
隆正帝停了笔,皱眉道:“这贾环必是贾家的,宁府还是荣府的?”
戴权躬身道:“是荣国府的,工部员外郎贾政第三子,其母为妾侍姨娘,贾环乃是庶子。”
“这却有趣了。”
隆正帝笑道:“按贾家的向来的规矩,怎会容这么一个庶子出人头地?”
“奴婢查过了,此子近来酷喜习武,但荣国府并无人关注,贾政也是不加理会。此子考封,并未得到族中长辈允准,是自己私下去的。”
“哈哈哈,果然如此。”
隆正帝眼中满是笑意,说道:“若是如此,此子怕是对贾家两府没甚归属感吧?”
这个话戴权不好答,这是要担责任的。
戴权为大明宫内相,隆正帝心腹,执掌中车府。
凡权臣勋贵之家,中车府都会派细作查探虚实。
贾环的经历,待遇,还有最近的动向,中车府当然都有情报。
只是戴权总觉得不尽不实,似乎贾环此人身上有一层薄薄的迷雾。
但这话不好和隆正帝说,这位皇帝谨慎精细,甚至是有些苛刻。
话说了,就必定要他查察清楚,戴权可不想惹事上身。
“想必冯唐已经将这贾环身状履历送到兵部了……”
隆正帝提起笔来,写道:“谕兵部,查工部员外郎贾政子贾环,考封上等,其为荣国公之后,朝廷当优待勋门子后,贾环不必在军中历练,着即授校尉实职,钦此!”
考封成功的勋贵子弟,不可能一下子就任实职。
带兵打仗不光是涉及自己的安危,也涉及到朝廷脸面和将士安危。
总是要历练一两年,正好有实职空缺,再慢慢授职。
隆正帝这道旨意,直接就省了贾环一两年时间,也算是明显的施恩了。
“奴婢这便去传旨。”
“等一下。”
隆正帝脸上露出笑容,提笔又写道:“着工部于前锋营左近择合适府邸,赐给贾环,钦此!”
贾家的情形,隆正帝相当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