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末尾,刘虞蹙眉道:“不对,为何没有加盖传国玉玺?”
众人心中一慌,生怕露馅被发现马脚。
却见卢琛不慌不忙,道:“方伯明鉴,天子连笔墨都找不到,您觉得传国玉玺能留在手中?”
“贤侄的意思...”
“玉玺早已被董卓据为己有,天子如何加盖?”
“大胆恶贼,竟敢如此狂悖,传国玉玺岂是他能染指之物?!”刘虞顿时怒不可遏。
“方伯不在京中,对洛阳的局势有所不知。”卢琛肃容道:“那董贼何止窃据传国玉玺,早已堂而皇之住在皇宫,夜夜宿龙床,奸淫先帝嫔妃,动辄残害大臣、劫掠百姓,可谓是无恶不作!”
“奸贼!国贼!”刘虞咬牙切齿大骂。
“方伯,此血书密诏,乃先父临终前托付于晚辈,绝对不会有假!”卢琛再度抬出卢植背书。
“自然!这是自然!”刘虞不疑有他,“子干兄忠公体国,拔剑怒斥董贼而最终身死,他拿出的密诏绝不会有假,老夫信得过他的为人。”
此言一出,刘备等人不禁长出口气,总算是糊弄过去。
又同时看向卢琛,心中暗道子铭说谎不眨眼,简直是张口就来
“既然是天子密诏,老夫身为宗室重臣,自然没有不奉诏的道理。”刘虞紧接着道:“奈何老夫年事已高,也不通军务,这些事情就全权托付给你们这些年轻人吧。”
“老夫会在幽州境内下令,全权配合你们行事,给予你们钱粮方面的支持。”
“多谢方伯!”众人闻言大喜过望。
刘备出身太低,虽然首倡义兵,能够补足声望上的短板,但刘备的短板太多。
想要起兵拉起一支队伍,后勤是重中之重,也就是钱财与粮食。
没这两样东西,总归无法成就大事。
刘备早年间是涿县的“街头霸王”,名声在外,不愁拉不到人,但就怕养不起兵。
眼下刘虞的到来以及支持,帮助众人解决最大的难题,让这个小团体有了启动资金,说刘虞是天使投资人都不为过。
“你们也是为国效力,老夫岂能不支持?总不能让你上阵流血,还让你们有后顾之忧。”刘虞沉声说道。
刘虞此人确实没啥野心,历史上便是如此,没有起兵发展实力,而是选择资助公孙瓒,只不过最后被公孙瓒反噬。
现如今刘备这边有密诏,刘虞自然被吸引到这边。
“方伯,晚辈还有一事相求。”卢琛突然开口。
“子铭但说无妨,只要是为了匡扶汉室,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老夫绝不推辞。”刘虞也非常干脆。
“是这样,师兄首倡义兵,乃我等领头之人,奈何如今却还是白身。”卢琛继续道:“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还请方伯委我师兄一官半职,日后也能便宜行事。”
“此言有理。”刘虞连连点头,笑道:“正好,你们另一个师兄弟公孙瓒,刚刚卸任涿县令,升迁去了辽西郡,腾出来的位置刚好给玄德。”
“多谢方伯。”卢琛心满意足。
“呃...”就在众人高兴时,刘备并未太过欣喜,尴尬道:“方伯,晚辈...晚辈没有孝廉在身...”
“啊?”刘虞闻言一呆,“玄德乃汉室宗亲,还参与过平定黄巾,怎么连个孝廉都没有?”
刘备闻言苦笑,“苦于无人举荐...”
这年头,孝廉的名额,不是看你孝不孝,也不看你廉不廉洁,而是看有没有关系。
如世家大族、官宦子弟,年龄一到自动就能获取名额。
像刘备这等出身,根本就别想沾边。
历史上刘备当过皇帝的人,自始至终都没混上孝廉,由此可见一斑。
“这就不好办了,国朝唯有孝廉者,方能出仕为官。”刘虞有些为难。
时下制度还未彻底崩坏,国法还有一定的约束性。
再往后,乱世彻底降临,大家都开始自封官职,也就没人在乎孝廉不孝廉了。
“子铭不是有孝廉么。”刘备突然道:“不如由师弟来担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