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在周朝指一方诸侯。
而在当下,则是对一州刺史、州牧的尊称。
下人口称方伯到访,意思不言而喻,幽州刺史亲临此地。
对于尚且都是白身的众人而言,自然要恭恭敬敬迎接。
刘备、卢琛为首,带着众人纷纷来到府外。
这是一辆马车缓缓停下,一名慈眉善目的长者从车上下来。
众人连忙上前迎接,见礼道:“拜见刘幽州。”
“诸位豪杰免礼。”长者笑呵呵摆手。
此人便是大汉幽州刺史,汉室宗亲刘虞。
“不知长者造访,有失远迎,还望刘幽州恕罪。”
“无妨,是老夫不请自来,诸位别嫌我叨扰就行。”刘虞表现得非常亲民,一派长者风度。
“方伯里边请。”
“好说。”
在众人的簇拥下,众星拱月般将刘虞迎入府内,请到主座坐下。
“谁是卢公之子啊?”刘虞环顾众人发问。
“晚辈卢子铭,见过方伯。”卢琛起身拱手。
刘虞闻言看过来,连连点头,道:“好好好,果然是一表人才,有乃父之风。”
“方伯过奖了。”
“年轻人无须谦虚。”刘虞称赞道:“你扶灵归乡,千里葬父的事情,老夫也略有耳闻,忠臣之家果有孝子。”
卢琛从洛阳一路返回家乡,沿途每到一处,必定造访当地世家大族求助。
自然而然,卢琛扶灵归乡的孝行也不胫而走,逐渐在各地传开。
“可曾娶妻婚配?”刘虞和善询问。
“回方伯,妻蔡公之女。”
“哦?”刘虞惊讶道:“可是蔡邕蔡伯喈。”
“正是泰山大人。”
“好好好。”刘虞拊掌而笑,“门当户对,金玉良缘。”
卢琛礼貌微笑,接受长辈的祝福。
上来这一番话,算是暖场客套,说到这时候火候也差不多。
卢琛适时看向刘备,递给师兄一个眼色。
刘备心领神会,当即开口,道:“敢问方伯,今日屈尊前来,不知您有何贵干?”
刘虞顺势问道:“子铭贤侄,陛下真的有密诏授予子干兄,由你从洛阳带出来。”
卢琛与刘备对视一眼,果然是为此事而来。
首倡义兵,奉诏讨贼。
这件事情已经宣扬出去,正飞速朝着四面八方传播。
刘虞作为幽州刺史,治所就在隔壁的蓟县,自然第一时间得知情况,便有了今日之行,也是想一探究竟。
“回方伯,千真万确!”卢琛沉声作答。
“密诏何在,可否让老夫一观?”刘虞看似商量,实则语气不容拒绝。
毕竟事关重大,刘虞也是汉室宗亲,岂能不关心此事。
刘备见状立马呈上刚写好的诏书,幸亏客套暖场磨叽了一会儿,要不然恐怕血迹都没干呢。
“啊?!”刘虞展开一看,鲜红刺目的字迹令他震惊,“天子已经沦落如此境地?”
不到万不得已,谁会用血迹书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