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喝玩乐,他还喜欢武术,喜欢音乐绘画,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
只是一个5岁的孩童,身体未长成,只能将养身体,习不得武术。
不能习武,却也不能代表不能修练其他强壮筋骨,壮大神魂气血的功法。
修练养身功法,壮大气血,凝练神魂,固本培元之下,让他的外貌更是凸显得出众。特别是在20号时空,绝大多数人吃饱都难的情况下,简直是鹤立鸡群。
正是因为看见了这样的差异,他还因此而做了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收养大量的孤儿,请老师教学,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学文化。一个‘育人堂’开了不到半年,就收拢了近万孤儿。为了这些孤儿的生活,他不得不将‘护卫’的队伍扩大。衣食住行都要做到自己自主,才能‘省钱’。恩,应该是省去麻烦。他不缺钱。
一万多孩子当然不可能安置在城内,就在城外建造了专门的‘育人堂’。为了让孩子们未来能够自食其力,在育人堂内建造了学校、工厂、食堂、宿舍、办公区、仓库等。育人堂外表上看是孤儿院,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社区。通过这个社区,满足孩子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让他们自己从心态和能力上,达到独立自强。
整套制度并不是周言一个人完成的,经过了许多次的修改。甚至,周言希望整套制度可以持续的修改,适应时局发展。
身处乱世,孩童生存更是艰难。当然,男童还能因为故老相传的‘传宗’理念,还能艰难活着,一向是以‘赔钱货’为标签的女童,生存更为艰难。当然,那些贩卖人口从中获利的人贩子而言,无所谓男童女童了。只要有利益,是人是狗无所谓。
育人堂这种地方,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一处金窝子。故老名言,小儿持金过闹市,自是怀璧其罪。突发了几次专门针对育人堂的事件之后,周言弄来大量的枪支,开始对孩子们军训,让他们自保。如此一来,育人堂就成了京城一股不小的力量。
育人堂有工厂,有工厂就会有利润。而工厂的所有利润都归于育人堂。育人堂实行的是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们的决策自然也会有失误失败,结局也不是那么好,可是有周言兜底,结局如何,损失如何,他们都可以承受。
有了实力,也还需要获得掌握实力的能力。为什么要让他们自治?为什么不计成本,都要让他们自治?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在社会这个大世界生存。为此,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周言都舍得。
一个个制度被制定,被修改,被重定,被舍弃。无论何种制度,都是该付出的管理成本。而在所有成本之中,管理成本是没有上限的。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初,付出的管理成本越大,后期付出的管理成本越小。至少,周言是这么认为的。
所有制度都是暂行,只有一条,被制定成了‘律令’。
第一‘律令’:拯救更多孤儿。
为了这个律令,育人堂的工厂不断扩大规模,孩子们弄出来了多种产业。产业的扩大,让孩子们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真正的残酷。
一般来说,只会是领头的孩子们才会接触京城的各个阶层,会遭遇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周言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管理原则:全体参与。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即,就算是不能工作的孩子,也有权力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是知情权。孩子太小,不懂?那就需要人教。这就需要学校要做到‘解惑’。孩子们想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却没有高层执行权的时候,允许‘模拟’执行权的实施。模拟过程中,有‘阻挠’模拟,有‘问题’模拟,有‘困难’模拟,检验和教育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能力。
周言自己也积极参与进来,寓教于乐。
原本都以为育人堂只是一个纨绔少爷的玩闹场地,谁能想,育人堂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还不断扩建,规模不断壮大。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人数规模迅速的从两万多人扩大到近十万众。与之配套的教师、厨师、保育员等成人工作人员数量突破千人。这仅仅只是发生在不到三年内。
十万人的庞然大物,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最后集体决定: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