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上写道:
“太孙朱瞻基,于靖难之时失踪,在民间流落十一载。幸得苍天庇佑,今得以重回皇家。朱瞻基品行端正,智勇超群,今奉告祖宗,告知满朝文武,晓谕大明天下,特赐封朱瞻基为大明皇嫡长孙,享皇家仪仗!”
朱棣的字虽谈不上精妙绝伦,但每一笔每一划都锋利有劲,仿若一把把倒竖着的宝剑,锋芒毕露。
平常朱棣也会使用白话圣旨,但此次事关重大,自然要慎重对待。
等圣旨写好之后,朱棣放下笔,纪纲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
“敢问皇爷,您给太孙的名号是……”
朱棣洒然一笑:
“这孩子苦了十一年,赐封他为皇嫡长孙,不为过。”
纪纲听闻,心中一震,果然和他猜测的一样。
“皇爷,那微臣这就去传旨?顺便把太子一家接回皇宫?”
纪纲连忙询问。毕竟一旦册立皇嫡长孙,后续有许多繁琐的程序要走,首先太子作为太孙的父亲,是肯定要回宫居住的。
朱棣却倚靠在案几上,刚想点头让纪纲去办,可转瞬之间,他又眉头紧皱,摇了摇头:
“路都还没给那小子铺好,现在就把他卷入这朝堂纷争之中,那不是害了他吗?你以为这朝堂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啊,这朝堂之下,暗流涌动,汹涌得很呐!”
朱棣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犀利的光芒,那模样比凶猛的老虎还要可怕几分。
朱棣刚才仔细想过了,若是现在就直接宣布太孙的身份,那大明朝堂必将风云变幻,刚刚才理清的朝局又会陷入一片混乱,说不定还会引发激烈的党争。
那孩子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他羽翼未丰,如何能扛得住这朝堂的惊涛骇浪?
而且自己经常御驾亲征在外,如果自己不在应天,他又该如何应对这复杂的局势?
难道要依靠他那个有些懦弱的父亲吗?
太子曾经弄丢过他一次,朱棣可不会再放心地把太孙交给他第二次了。
这一次,太孙失而复得,他这个做爷爷的,一定要亲自守护他成长。
想到这里,朱棣沉声道:
“此事暂且秘而不宣。纪纲,你去给那老头一家在应天买个院子,每月给他们足够的银子,保障他们的吃喝用度,让他们就留在应天,不要离开。”
这件事牵扯太大,那老头是关键证人,必须妥善安置,要是他不小心泄露了消息,大明朝堂可就不得安宁了。纪纲点头:“是。”
朱棣看着自己刚刚写好的圣旨,轻轻地将它卷了起来,眼中满是慈爱与坚定,喃喃自语道:
“太孙啊,这封圣旨爷爷已经提前为你写好了。那个位置迟早都是你的,爷爷会为你寻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将它公之于众,让它布告天下……”
说着,朱棣就要把圣旨藏起来。
可就在这时,尚书房外,忽然风云变色,电闪雷鸣,仿佛是上天也在为这即将改变大明命运的决定而震撼。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