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尝试合围日军,若能切断敌军归路,或可聚歼日寇于忻定盆地】
但就当卫立煌将军信心满满、准备立下不世之功的时候,娘子关却不出意料地拉胯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日军在攻陷石门之后,便集中了第20、第109师团,共计6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和1个野炮兵联队,由东向西进攻娘子关一线。
而阎老西在指定防御计划的时候,却过于重视晋北方向的防御,将第二战区主力都堆在了忻口地区,晋东的兵力则十分薄弱。一直到河北国军溃败、石门陷落,阎老西这才后知后觉地加派兵力,结果当第27路军冯钦哉部及第3军曾万钟等部受命在井陉、娘子关组织防御时,日军跟踪而至,守军在仓促进入阵地、立足未稳之际即遭日军攻击,致使雪花山战斗开局便处于弱势。
10月14日日军一部约八九百人绕攻长生口,直抵旧关,近迫娘子关侧后,当时旧关亦是兵力未集,部署未定,很快遭到陷落。之后主持晋东防守的黄绍竑投入大量兵力反攻旧关,结果始终未能将旧关收复,这直接就让娘子关防线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除了局势被动外,娘子关的守军也很成问题。
当时第二战区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忻口地区,娘子关的守军为中央军的曾万钟部、孙连仲部、冯钦哉部,西北军赵寿山部和李振西部,川军孙震部,八路军129师和本土的晋绥军,守军成分极其复杂,还大多是武器装备落后、人员缺编的二三流部队,使得守军始终无法集中兵力主动应战。
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因为白珩在晚上‘精耕细作’,导致日军陆航损失惨重。但因为忻口前线的日军转入守势,华北日军陆航反而集中兵力,配合地面日军部队朝娘子关守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
虽然常秃子和阎老西都严令前线部队就地死守,但娘子关的守军终究还是没有抵挡住。
到11月4日,第3军阵地失守,连带第41军阵地跟着失守。
国军将领孙连仲尝试后撤建立三道防线节节抵抗,结果日军突然从北部山区绕过了国军主力,突袭了第30、第31师守备平定地区,之后阳泉地区亦被沦陷,26路军大部分部队伤亡惨重,随后全线溃败。
这时候,常秃子急调汤恩伯第13军赶赴晋东支援,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11月9日,日军占领寿阳,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
而由娘子关战役的失败,却是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其中最要命的便是忻口前线的第二战区主力部队,有被切断后路、被日军两面夹击的危险。
特别是在这时,蛰伏了许久的板垣徵四郎重新露出了獠牙,再次向忻口前线的中國军队发起猛烈的进攻。
到这一刻,山西抗战的局势开始崩盘。
PS:由白珩带来的蝴蝶效应,让娘子关多坚持了7天(历史上11月2日寿阳就失陷了)。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