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早上醒来,顶着黑眼圈爬下床,嘴里还念叨着昨晚的质数对。
他一边刷牙一边盯着镜子,心想今天得在公司找点空子接着研究那本破笔记。
到公司时,经理正在开晨会,讲什么销售指标,张伟压根没听,脑子里全是“6=3+3”。
他偷偷掏出手机,打开昨晚的Excel表格,眯着眼睛看那堆数字,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晨会结束后,张伟溜到工位上,假装整理客户资料,其实在纸上写偶数和质数。
他盯着手头的销售报表,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业绩也能拆成“两个关键数字”。
比如上个月卖了12单,分成5个老客户和7个新客户,跟哥德巴赫猜想一个路子!
张伟乐了,心想这数学跟卖货还真有点关系,都是拆开再拼起来的艺术。
他抓起笔,在报表背面画了个大框,写上“业绩=老客户+新客户”,觉得自己开了窍。
中午吃饭时,他没去食堂,蹲在公司旁边的楼梯间啃面包,顺手拿手机搜“质数表”。
他一边嚼面包一边看,发现质数这东西稀稀拉拉,但总能凑一对儿拼出偶数。
“14是7+7,18是11+7……”他嘀咕着,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来划去。
张伟越想越觉得这猜想跟自己的销售套路一样,都是找到“关键点”然后成交。
他回到工位,打开电脑,把客户名单和质数表放一块儿比对,试图找出更多规律。
下午客户来电,他一边接电话一边心不在焉,脑子里全是“20是13+7”之类。
有个客户问他保险怎么算收益,张伟随口说:“就像拆数字,找两个靠谱的搭配就行。”
客户愣了一下,居然没挂电话,还说:“你这说法挺新鲜,讲讲看。”
张伟顺势胡扯了一通,把保险方案拆成“短期+长期”,硬是把客户聊开心了。
挂电话后,他拍拍胸脯,心想这哥德巴赫猜想没白研究,连卖货都顺手了。
下班后,张伟没急着回家,跑到小区旁边的凉亭,捡了根树枝在地上画图。
他画了个大圈,写上“10=5+5”,旁边又画了个“16=13+3”,越画越起劲。
一个大学生模样的路人经过,瞅了一眼,忍不住笑:“你这画的是小学算术吧?”
张伟头也不抬,哼了一声:“你懂什么,这是哥德巴赫的秘密,世界难题!”
大学生撇撇嘴走了,张伟懒得理他,继续在地上画,满脑子都是自己的“伟大发现”。
他画到一半,抬头看看天,心想这东西得整理一下,回头拿给别人瞧瞧。
回家后,他找出几张A4纸,开始用自己的话写“证明”,全是销售式语言。
“每个偶数都像个大单子,总能拆成两块小单子成交,这就是规律!”他边写边念。
写完第一页,他满意地点点头,觉得这东西拿出去绝对能震住人。
张伟又翻出那本破笔记,对比了一下,发现自己的写法比笔记还接地气。
他靠在沙发上,喝了口水,脑子里已经开始幻想别人看完后的表情了。
“专家算公式,我算人性,这就够了。”他对着镜子练习演讲,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姿势。
练了几遍,他觉得自己帅得不行,忍不住掏出手机自拍一张,发到朋友圈。
配文是:“研究世界难题中,别打扰。”结果没人点赞,只有一个同事回了句“神经病”。
张伟不生气,反而更来劲,心想这帮人不懂才正常,自己可是走在时代前面。
他把A4纸叠好塞进包里,决定明天找机会再完善,睡前还特意把笔记放桌上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