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方孝孺闭门谢客,哪儿也不去。
他也不上朝,就闷在家里,谁来也不见。
朱棣那边,也出奇地安静,仿佛忘了这号人物似的,既不派人来催,也不过问。
方孝孺乐得清闲。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后院那一亩地上——
他要种土豆!
系统奖励的10万斤土豆种子,该派上用场了!
毕竟,
战后那么多灾民,还在嗷嗷待哺呢,而朱棣又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根本懒得管这些蝼蚁……
忙了好几天,
家丁们早就把地翻好了,还按照方孝孺的吩咐,弄得整整齐齐。
方孝孺亲自上阵,又是浇水,又是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他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那些土豆,就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孩子。
……
紫禁城内。
朱棣和道衍,已经为那些消失的假百姓,愁了好几天。
派出无数人手,几乎把京城翻了个底朝天,却连半点线索都没找到。
“皇上,方孝孺那边,还是没什么动静。”
一个负责盯梢的锦衣卫,小心翼翼地汇报。
“他一直在家待着,哪儿也没去。”
“哦?”
朱棣眉头一挑。
“他都在干什么?”
“回皇上,方孝孺……他……他在家种地。”
“种地?”
朱棣和道衍面面相觑,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种什么地?”
朱棣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狐疑。
“这……小的们也不认得,反正就是……种地。”
锦衣卫低着头,不敢多说。
“种地……”
朱棣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难道,方孝孺是真的想退隐了?
他想远离朝堂,过上田园生活?
“大师,您怎么看?”
朱棣转头看向道衍,一脸迷茫。
道衍微微摇头,鼻子里嗤了一声,淡淡说:“皇上,方孝孺此人,深不可测。”
“他绝不是那种会轻易退隐的人。”
“依贫僧看,他这是在……韬光养晦、以退为进。”
“韬光养晦、以退为进?”
朱棣感觉是这么个意思。
“皇上,咱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道衍捋着胡须,缓缓说道。
“再看一段时间,方孝孺的狐狸尾巴,自然会露出来。”
“嗯。”
朱棣点了点头。
两人这时还有不少事情,那就是——
清理战犯!
那些战场上的死硬分子,屡次重创燕军,又拒不投降的刺头!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铁铉!
朱棣要把这个人带到京城,千刀万剐,以告慰数千燕军士兵!
……
很快,
方孝孺在家种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朝臣们议论纷纷,都觉得匪夷所思。
“方孝孺这是怎么了?”
“他怎么突然想起种地来了?”
“难道,真的想归隐田园?”
“不会吧?他是钦点的第一御史,前途光明啊……”
“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退隐呢?”
“唉,真是搞不懂……”
许多人想去拜访方孝孺,探探口风。
可方孝孺一概不见,仍然把自己关在家里,专心伺候那一亩地。
……
时间一天天过去。
转眼间,
二十多天过去了。
方孝孺后院的那一亩地里,冒出了嫩绿的叶子。
土豆发芽了!
方孝孺看着那些生机勃勃的嫩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机到了。
自己,也该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