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的声音,低沉而阴冷,像是一条毒蛇,在吐着信子。
“妙!妙啊!”
朱棣猛地一拍大腿,大声赞叹。
“大师此计,真可谓是……一石三鸟!”
“既能借方孝孺之手,整顿吏治……”
“又能让方孝孺,成为众矢之的……”
“还能把那些建文余孽,从官场中清除……”
“哈哈……”
朱棣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得意和畅快,好像已经看到,方孝孺被天下官员,口诛笔伐,狼狈不堪的景象。
“方孝孺啊方孝孺……”
“你不是自诩正人,自命不凡吗?”
“朕倒要看看,你这次,还能如何应对!”
朱棣调转马头,向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
数日后。
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洒在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朱棣早早地来到了宫门外,静静地等候着。
不多时,方孝孺刚刚下了轿子,朱棣、道衍和在众多侍卫就簇拥过来。
“方爱卿早!”
朱棣含笑欠身,做出一副礼遇贤臣的姿态。
方孝孺也上前两步,朗盛说:“臣,方孝孺,参见皇上!”
朱棣亲自上前,扶起了方孝孺。
“今日,朕与爱卿,一同上朝。”
哦?
方孝孺微微一愣,随即躬身应道:“臣,遵旨。”
君臣二人,并肩而行,向着奉天殿走去。
这一幕,落在百官眼中,引起了阵阵骚动。
“皇上对方大人,真是恩宠有加啊!”
“是啊,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方大人,真乃国之栋梁!”
“皇上礼遇贤臣啊……”
“古之明君,不过如此啊……”
“……”
羡慕、嫉妒、敬佩……各种情绪,在百官心中翻涌。
……
很快,
奉天殿内,庄严肃穆。
朱棣端坐在龙椅之上,方孝孺则站在文臣之首,气度沉稳。
“诸位爱卿,平身。”
朱棣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谢皇上!”
百官齐声应道,声音震耳欲聋。
待百官落座,杨荣缓缓出列,躬身行礼。
“臣,杨荣,有本启奏!”
“讲。”
朱棣语气平淡。
杨荣上前一步,朗声说:
“皇上,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然,臣闻各地贪腐之风,屡禁不止,民怨沸腾。”
“长此以往,恐动摇国本啊!”
他顿了顿,语气一转,提高了声音。
“臣以为,欲治国,必先治吏!”
“欲治吏,则要以正制邪……”
“臣恳请皇上,特简天下正臣,巡行天下,澄清吏治,以正朝纲!”
“臣附议!”
“臣附议!”
“……”
杨士奇、胡广、金幼孜等人,纷纷出列附和,声音震天。朱能、张辅、丘福等武将,也齐声应和。
一时间,
整个奉天殿内,都是支持的声音。
啊?
郑赐、尹昌隆、王钝等建文旧臣,却面面相觑,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这……
这分明是冲着方孝孺来的啊!
他们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