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向李承乾提问,就十分刁钻了,可李世民发现,李承乾条理清晰,语气平和,气质温润,完全不似他在东宫看到的李承乾。
李世民心下有些小激动,是高明回来了吗?
抱着这种思想,李世民艰难熬完早朝,迫不及待的开口:“承乾,你们又换回了吗?”
“父亲,你在想什么?我答应你人前做戏,人后你还要得寸进尺?”
触及到李承乾眼底的讽刺,李世民一颗心凉透了,高明没回来,这副身体里还是那只小刺猬。
“一个工具,难得父亲你还动了情意。”李承乾冷哼一声,“我记得你批了五个月的假期,今日露了脸,明天我就不来上朝了。”
“承乾,多谢你的配合。你恨我,骂我,甚至想打我都行,只一点,别坏了高明的名声,他这一路走来不易,别让他再回来时,又是一地狼藉。”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世民,“他过来时还在贞观十年,那个时候我一没有沉迷酒色,二没有豢养男宠,三没有披发慕胡。唯一被弹劾的就是奢靡享乐,一个月八千钱份例,我到底有多奢靡?还一地狼藉,别什么屎盆子都往我头上扣。”
李世民被怼的哑口无言,李承乾尤不解气,又添了一句,“父亲不就是存着希冀,盼他回来,帮助完成这个时代所不能完成的一些事情吗?直接明说就好了,一口一个高明不容易,大臣们都退朝了,还在这里演慈父。”
“李承乾!”
李世民被气的脸都红了,指着李承乾喘气,半晌说不出话来。
李承乾冷笑一声,转身潇洒离开。
李世民望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叹气,好消息,这小子,眼下只对他一个人发疯;坏消息,八月制考高明回不来,李承乾十有八九会有破绽。
李承乾学问不差,文风同高明大差不差,但文章深度达不到高明的水平,遑论做天下士子主考官。
素来敬鬼神而远之的李世民,此刻也不由得将希望寄托在神佛上,上了香长跪在三清殿前。
历经轮回的李承乾,高明才是最适合大唐的太子,若他不是大唐皇帝,他可以忍李承乾一辈子的冷嘲热讽,可以慢慢捂化李承乾。
然而,他不仅是父亲,更是大唐的皇帝,高明回来,李承乾回去,大唐有了最合适的太子,李承乾也得了想要的父母。
李世民从三清殿出来,张阿难赶忙上前搀扶。
“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个,他们深谙风水神学,百骑司找他们两个,十来日了,找的怎么样?”
张阿难摇头,“还没有消息,兴许还要些时间。”
李世民神色凝重,“朕这些日子总是梦见太子。”
“太子在东宫,陛下隔三差五就要去一趟。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李世民笑笑,不是东宫里的那个太子。
“朕梦中,太子为了培育种子,夙兴夜寐,查资料,读书,记笔记……”
张阿难笑道;“太子殿下是储君,储君怎么可能真的种地,去培育种子?”
李世民叹气,张阿难怎么会懂。
“告诉弘文馆负责给皇长孙授课的师傅,严格要求皇长孙的功课,若有懈怠,从重责罚。”
承乾走了,青雀和雉奴他也不可能立储,能用的就是李象和李觉,苏氏这一胎男女未定,只能赌一把李象。
李象是个聪明孩子,就是缺了身份。
苏氏这一胎若生下女儿,皇家宗籍上,将李象记到苏氏名下,届时他把李象接到甘露殿,教习帝王之道。若是男儿,以李觉为嗣君,李象学王佐之道,辅佐幼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