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代价是第二天精神的极度萎靡。
周日一整天,苏晚晴都感觉自己像是顶着一个沉重的、布满杂音的头盔。图书馆里的文字和代码在她眼前跳跃,却难以真正进入大脑。节点评审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她坐立难安。而陈苗苗带来的那个“江屿在看计划书”的消息,则像一根细小的羽毛,时不时地撩拨着她紧绷的神经,让她在绝不低头和或许可以再试一次之间反复摇摆。
她甚至破天荒地,在下午三点就离开了图书馆。不是因为完成了计划,而是因为她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集中精神,与其在座位上枯耗,不如换个环境。
回到宿舍,陈苗苗和室友们都不在,大概是趁着周末出去逛街了。空荡荡的房间反而让苏晚晴感到一丝自在。她没有立刻坐到书桌前,而是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下周末的节点评审只剩下不到七天。她不能再这样内耗下去了。
必须做点什么。
可是做什么?
主动去找江屿?想到他那副欠揍的嘴脸,苏晚晴就感觉一阵生理性的不适。而且,就算她去了,说什么?“嘿,虽然我很讨厌你,但为了不被淘汰,我们还是假装合作一下吧?”这简直比杀了她还难受。
那发微信?或者邮件?
这个念头似乎可行性高一些。至少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和可能再次爆发的冲突。
她走到书桌前,打开电脑,点开了邮箱。新建邮件的窗口一片空白,光标在收件人一栏不停闪烁。她却迟迟无法输入那个熟悉的邮箱地址。
写什么内容呢?
措辞必须谨慎。既要表达出为了应付评审需要沟通的意图,又不能显得自己是在主动示弱或妥协。更不能流露出任何关于她研究了他那份PDF草稿后产生的复杂情绪。
她尝试着敲下几个字,又立刻删除。
“关于下周节点评审。”——太生硬,像最后通牒。
“江屿同学,我们是否可以。”——太客气,不像她的风格,也容易被他嘲笑。
“项目进度严重滞后,需要。”——像是在指责他,可能激化矛盾。
写了删,删了写。十几分钟过去了,邮件正文依旧是一片空白。苏晚晴感觉自己的额头又开始隐隐作痛。和江屿打交道,怎么就这么难?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准备关掉邮箱窗口的时候,目光无意中扫到了昨天下载的那个PDF文件——《ChaosTheoryInspiredAlgoDraftv0.1.pdf》。
一个极其微弱的、近乎本能的想法,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
也许可以不谈合作,不谈评审,只谈技术?
她记起昨天在论文中看到的某个关于“混沌映射参数选择对算法性能影响”的争议点,以及江屿草稿中似乎也涉及到了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