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揣摩一个农民工的角色,他真的跑到建筑工地上,默默地跟着工人一起搬砖、吃饭,感受他们的生活节奏和言行举止,皮肤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水泡。
为了演好一个精神病人,他去精神病院观察,模仿他们的眼神和行为,甚至被误认为是真正的病人。
为了争取一个角色,他一次次地将自己的资料和表演片段递交给各个剧组,得到的却大多是石沉大海,或者一句冷漠的拒绝。但他下一次,依旧会整理好行装,敲响下一扇门。
画面中,能看到他脸上岁月的痕迹逐渐加深,从一个略带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眼神疲惫却依旧执着的中年人。
二十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
在别人追逐名利,享受鲜花掌声的时候,他在默默地磨练演技,体验生活,忍受孤独和贫穷。
在别人因为一次失败就心灰意冷,转行放弃的时候,他却在无数次的失败和打击中,一次次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前行。
这条路,是如此的漫长,如此的寂寞,如此的看不到尽头。
支撑他走下去的,唯有内心的那份信念,和对表演本身的热爱。
光幕前的观众,都被这份长达二十年的坚持深深震撼了。
“二十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
“太可怕了……换做是我,可能一年都坚持不下来。”
“这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和多么深沉的热爱啊!”
“他不是在等待机会,他是在用二十年的时间,把自己准备成机会本身!”
“这才是真正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肃然起敬!”
弹幕上,充满了敬佩和感慨。
人们无法想象,一个人如何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面对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现实压力,依旧能够坚守自己的梦想,并且从未放弃过对专业能力的提升。
这已经不仅仅是努力,而是一种近乎信仰般的执着。
平行时空的张松文,看着光幕上展现的那些熟悉的场景,眼眶再次湿润。
那些熬过的夜,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流过的汗,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他对表演那份深入骨髓的热爱。
他想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想起了《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对他的深刻影响。
他一直将演员视为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进行自我修养的职业。
他从未敢懈怠。
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出众的外貌,没有强大的背景,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日积月累的实力。
而实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汗水的浇灌,需要无数次在黑暗中的摸索和坚持。
看到光幕将他这条艰辛的“自我修养之路”呈现出来,他感到一种被理解的欣慰。
光幕仿佛能洞察人心,紧接着便打出了新的主题。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表演的赤诚之心】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