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再次出现了张松文那间简陋的表演指导教室。
这一次,光幕展示了更多的教学细节。
他耐心地给学员讲解剧本,分析人物小传,引导他们理解角色的内心逻辑。
他亲自示范,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生动的表情,帮助学员找到感觉。
他敏锐地指出学员表演中的问题,一针见血,却又循循善善诱,鼓励他们不断尝试。
他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和对生活的观察,毫无保留。
能看到,他在教学时,眼神是专注的,态度是认真的,甚至比他自己演戏时还要投入。
【光幕注解:张松文从事表演指导工作,最初是为了维持生计。但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将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和理解传递给他人,帮助年轻演员成长,同样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他将每一次教学,都视为一次对表演艺术的再学习和再思考。】
【引用未来学员(模拟)的评价:“张老师的课,干货满满!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己的经验,教我们怎么去观察生活,怎么去理解人性,这比什么都重要。”】
【引用另一位学员(模拟):“老师人特别好,很耐心,从来不会打击我们。他总是鼓励我们,说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一部分的展示,让张松文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他不仅是一个执着的追梦者,一个技艺精湛的演员,还是一个热爱分享、甘为人梯的师者。
观众们对他的好感度进一步提升。
“原来他还是个好老师!”
“难怪他演技那么好,理论和实践都扎实!”
“感觉跟着他学表演,肯定能学到真东西。”
“这种愿意分享、提携后辈的前辈,太难得了!”
“粉了粉了!彻底粉了!”
平行时空的张松文,看到光幕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肯定,心中也是暖暖的。
他确实很享受教学的过程。看着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渴望的脸,将自己摸索多年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觉得自己这些年的积累,有了更广泛的价值。
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真正热爱表演,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就在观众对张松文的敬佩之情达到顶峰时,光幕的风格再次一转,开始揭示那些更加具体、更加残酷的艰辛与付出。
这一次,光幕直接引用了一些(模拟的)来自未来真实采访或报道的片段。
【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
【采访片段一(模拟张松文自述):“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我没接到戏,身上钱也花光了。连续好几天,就靠喝水充饥。晚上冷得睡不着,就跑到还没关门的银行自动取款机那个小隔间里,稍微能挡点风。看着外面路灯下匆匆走过的行人,觉得自己就像这座城市的垃圾一样……”】
画面配合着文字,模拟出冬夜的寒冷,银行隔间的狭小,以及他当时那种绝望和无助的心情。
【采访片段二(模拟张松文自述):“最多的时候,一年跑了八百多个剧组,递了八百多份资料,几乎都被拒绝了。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个副导演当着很多人的面,指着我的照片说,‘这人长得像个侏儒,又矮又丑,做不了演员’。当时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