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又一周的紧张开发和调试,整合了智能AI围攻、动态天气系统以及初步动态事件框架的第一个可玩内部原型版本,终于出炉了!
林雪提议,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摸底测试,评估当前版本的可玩性、稳定性和性能表现,也让大家放松一下,体验一下自己亲手创造的成果。
这个提议得到了全体成员的热烈响应。
测试就在工作室新租的办公室里进行。几台电脑一字排开,团队成员加上远程连线的苏晨,都摩拳擦掌,准备进入这个他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像素世界。
测试场景,依然选在了那个曾经让他们头疼不已的“深渊龙巢”,但这次,里面填充了经过AI强化的恶魔小怪,并且加入了随机触发的动态天气和小型动态事件如:地面随机出现熔岩裂隙、Boss召唤陨石雨。
“我先来!”李伟自告奋勇,作为AI系统的主要实现者,他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成果。
游戏开始!
李伟操控着一个手持大剑的像素骑士角色,冲入了龙巢。
瞬间,周围的恶魔小怪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般围了上来!与之前呆板的AI不同,这些怪物明显更具“智慧”!
它们不再是无脑冲锋,而是分成了几个小队:一部分正面牵制,利用盾牌和远程攻击骚扰;另一部分则悄无声息地迂回到了李伟的侧后方,发动突袭!甚至还有怪物会利用场景中的障碍物进行躲避和偷袭!
“卧槽!这AI可以啊!”李伟一边手忙脚乱地招架,一边兴奋地大喊,“它们居然知道打配合了!”
屏幕上,华丽的剑技特效、怪物咆哮的音效、再加上场景中突然刮起的猛烈暴风雪,以及地面不时裂开喷出岩浆的动态事件……整个战斗场面,激烈、流畅、充满了变数和挑战!
“爽!太爽了!”张胖子看着自己绘制的怪物和特效在屏幕上“活”了起来,激动得直拍大腿。
陈瑶也在一旁紧张地记录着:“暴风雪天气下,怪物的视野和移动速度受到影响,符合预期。熔岩裂隙事件触发正常,对玩家和怪物都造成了伤害。嗯……李伟,注意看,刚才那个精英怪在你释放旋风斩的时候,居然主动后跳躲开了起手动作!”
确实!AI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脚本木桩,而是展现出了一种近乎“狡猾”的战斗本能!
就在李伟被一群怪物围殴得险象环生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两只负责侧翼包抄的、一只是近战的魔刃豹,一只是远程的暗影法师,在试图夹击李伟时,居然打出了一个精妙的配合:魔刃豹突然一个加速猛扑,迫使李伟向后翻滚躲避,而就在李伟翻滚落地的瞬间,暗影法师蓄力已久的一发暗影箭,精准地命中了李伟的硬直!
“靠!还能这样?!”李伟的角色血量瞬间见底,屏幕变灰。他目瞪口呆地看着屏幕,“这……这是我写的逻辑吗?它们怎么会配合得这么好?”
林雪也凑过来看回放:“好像不是你单独为它们设计的联动逻辑。更像是魔刃豹的‘强制位移’技能,恰好为暗影法师创造了最佳的‘预判射击’窗口?这是一种战术涌现?”
“涌现?”苏晨在语音频道里淡淡开口了。他一直在通过共享屏幕和自己的“代码视觉”,实时监控着整个战斗过程的底层代码运行。
他解释道:“是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复杂系统下的智能涌现’。你们各自设计的AI行为、技能效果、环境互动逻辑,在高性能引擎的支持下,彼此交互、碰撞,最终产生了一些超出我们预设脚本的、但又符合底层逻辑的‘惊喜’。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系统足够复杂和动态,能带来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听到苏晨的解释,团队成员们更加兴奋了!这种不可预知的、由系统自身演化出的“智能”,正是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测试继续进行,每个人都轮流体验,玩得不亦乐乎。游戏的“魂味”十足,挑战性与趣味性并存,核心玩法得到了验证。
然而,在团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苏晨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的注意力,并不完全在游戏画面上。
他的“代码视觉”,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监控着测试电脑运行时的底层代码流。因为这次测试的计算负载远超以往——复杂的AI计算、大量的粒子特效、动态的环境变化……这一切都给CPU、GPU和内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这种高压状态下,苏晨再次捕捉到了那种极其微弱的、断断续续的“代码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