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闪烁”出现的频率更高,范围似乎也更广了一些!它们不再局限于操作系统内核或硬件接口,甚至在物理内存的某些地址空间代码、网络传输协议的底层校验代码中,也偶有出现!
它们就像是现实代码结构中极其微小的“裂痕”或“瑕疵”,在高强度的信息流冲刷下,被短暂地暴露了出来。
这些“闪烁”的持续时间极短,能量波动也微乎其微,除了他这种拥有特殊感知的“外挂用户”,任何常规的硬件检测或软件调试工具,都不可能发现它们的存在。
它们……到底是什么?
是高负载运算对“现实模拟”造成的正常“误差”?还是某种系统不稳定的征兆?
苏晨尝试用意念去“捕捉”和“放大”其中一个“闪烁”的代码片段。
他成功了!
在他放大的“视野”中,那段“闪烁”的代码,呈现出一种混沌、无序、违反基本逻辑的状态!就好像一段本该定义物质稳定性的底层代码,突然变成了一锅随机数乱炖!
虽然这种状态只持续了不到一纳秒就恢复了正常,但苏晨还是从中捕捉到了一丝熟悉的“频率”!
这种混乱代码中蕴含的某种底层“震动频率”,竟然与他之前探测到的那个古老“代码信标”的“心跳”频率,有着极其微弱的共鸣?!
一个令人不安的猜想涌上苏晨心头:
难道……这些“代码闪烁”,就是“致命BUG”的早期、微观层面的表现?而高强度的、新颖的计算活动,会“激发”或“加剧”这些BUG的出现?
而那些遍布各处的“代码信标”,难道是用来“监测”或“抑制”这些BUG的古老装置?或者它们本身就是BUG的一部分?
这个猜想,让苏晨感到一阵寒意。
如果这是真的,那他现在所做的一切——优化引擎、提升计算效率、追求更复杂的游戏世界……岂不是在加速“致命BUG”的显现?
他正在亲手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这个发现,给原本成功的测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团队成员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游戏的优点和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庆祝着阶段性的成功。
而苏晨,则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忧虑。
他看向窗外,城市的车水马龙依旧,现实世界看起来是如此的稳固和真实。
但只有他知道,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支撑着整个世界运行的“现实源代码”,可能早已暗藏危机。
而他自己,这个无意中获得了“管理员权限”的“玩家”,似乎正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前进,可能会加速世界的崩溃。
后退,却又不甘心放弃这改变命运的力量和眼前的希望。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了解。
关于源代码,关于BUG,关于那些信标……
也关于……他自己,和他这份力量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