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

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1 / 1)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

决口了。北岸决口了……”

大清早的。刚开了城门的开封府城内就响起了震撼人心的喊叫声。

北岸决口了?一时间偌大的开封城乱成了一片。现在不过才六月下。真正期尚未来临。怎么的北岸就决口了呢?

一时间开封城内人心惶惶。这雨期还没开始的呐!

半个时辰过后。“铛铛”的锣鼓声响起。开封府一队队的衙役沿街叫喊道:“开封知府李毅枉负圣贤。不顾百姓安危。私自开河决口。至北岸万民于滔水之中。现已革职查办。于明日午时。处以极刑。以谢天下苍生。”

衙役们的喊话就像是在滚烫的油锅中浇了一碗水。开封城内霎时间就炸开了锅。

“怎么可能?”这是绝大多数百姓的第一个反应。

李毅在开封做知府已经快三年了。虽然远远达不到包青天的水准。可为人确实称的上是一员能吏。而且也算不上贪婪。对百姓还算爱护。其本人在开封民间的评价相当的不错。

“这事不会是李大人做的。”不相。这是开封城绝大多数百姓的想法。

就像是在应和百姓的想法。就在城内议论纷纷的时候。一道消息传了出来。黄河北岸的决口确实是李大带人做的。但里面是有原因的。李大人对大清朝中心耿耿。可到如今大清朝风雨飘摇。江山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近来逆匪大军已经兵临对岸。大人看在眼里是急在心中。然而开封城兵力空虚。实力远不足以抗拒逆匪南下大军。李大人焦急之下决定掘开北岸河口。以水代兵抵御逆匪进袭。然而李大人历来爱惜百姓。深思熟虑之下决定在期来临之前掘开一个缺口。好减轻北岸百姓的伤亡。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的消息就是李大人昨晚干完此事之后。内心惭愧不已今日早上一起就自己投案自首了。等等的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解释而解释”。

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件事。李大人是心怀百姓的。但是他极为忠诚于大清国。之所以掘开北岸河口。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逆匪南下开封。而且这件事是李毅大人自主决实施的。并不是朝廷下的令。或是毕抚台只为以水代兵而不顾百姓死活。

开封城内的百姓很无语。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可思议。确实是太不可思议。

就像是把一只猫放进了关老鼠的笼子里面一般。开封城要比炸开了的玉米花还要热闹。

当然了。就像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真相也永远被少数人所了解。

在毕和等看来。这就是一处上演的好戏。一言一语都是由他们设定的。愚弄百万苍生于手掌之中。现在和等人很享受这种乐趣。只需要抛出去一只替罪羊而已。很容易的!

李毅就是一只替罪羔羊。很轻易的被和毕抛了出去。仅仅因为他是一名汉人。官位还相当的不低。李毅当然不愿意自己遗臭万年。成为名青史的“一代汉奸”。可是李毅自己的妻儿老小都握在和他们手中。为了自己的妻儿老小能完好的活下去。李毅别无选择。

最先提出以水代兵的是毕。不过他原先的设计并不是在这个时候就掘开北岸河口。而是在期来临之时。溃散回河南的西北精锐还有万余人。这半年多来他们也筹集了数万义勇。可和毕对于抵抗住山东方面的中华军依旧没有一丁点的信心。如果不拖住北岸的管圆枫部。两面受敌的他们就是一触即溃也是很有可能的。只要北岸洪水滔天。能挡住管圆枫部就行。至于河南能不能终保住。拖的一时是一时。只要能给中华制造麻烦。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呢?

毕的提议被和当场否决了。虽然期来临之时掘开北岸河口能够最大限度的给中华朝制造麻烦。甚至滔天洪水甚至还可以淹到封丘城。但如此作为无疑会失尽天下民心。中华朝制造的麻烦仅是短时的。可给自己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久远的。

虽然和不同意但毕的提议无疑点醒了他。一个更加完善的计划在几天之后出炉了。趁着期未到时在原武封丘兰阳(今兰考)三的挖堤决口。黄河之水淹不多远却能够给封丘的中华军造成极大的麻烦。

黄河从三门峡向东。水势平缓。到徽宁一带由于的形更加平坦。泥沙沉积。河床愈淤愈高。远远望去。像一条天不管的不收的土龙。因而名叫“悬河”。〈黄河是在咸丰五年。河南兰阳(现兰考)铜瓦厢决口北这才形成如今由山东营口如海的局面。在这个时候黄河至兰考南下。夺淮(淮河)入海。出海口在江苏。

自康熙元年以来。黄河几乎年年决口。

河督只知用大禹治水的老办法。结果河床年年淤沙。多。竟然闹到乘高四溃。不复归河的局面。肆虐于淮河运河之间。堵塞潜运。而历任河督空有治河之心却无治之术。只知清沙排淤。每年耗费千万人力。百万黄金。可是期一到。立刻化为乌有。足见他们学术不精。虑事不周。不能洞察黄河水患之病根。

直到了康熙十六年(没查资料。印象中是这个年份)。由安徽巡抚辅晋升河道总督。治理千里黄河。其聘请有河伯之称的陈为助(陈著有《河防述要》。清初绝顶的治水专家)。一改往年一味开宽河道的老办法。改为“束堤冲沙”。

“筑堤束水。以水冲沙。”大明的潘季驯已有论著。河堤加固加高。河道窄了。水势一定增强。流速加快。不但新沙不至沉落。旧沙也能卷带入海。河床必然越来越深。道也一定愈来愈低。如此自然就不会有决堤之患。

这种治水方法远胜老法子。若是成了效果自然良好。然而辅陈的作为惹恼了一个人。于成龙。康熙帝的亲信大臣。(康熙朝两个于成龙。两人是表兄弟。这个是小于成龙。都是留名青史的廉吏)

这于成龙不是个“忠君爱民”的清官吗?他为什么这么别扭。一上来就和辅闹拧了呢?这事儿啊。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于成龙也好。辅也罢。都是绝对的清官。也都想替康熙把治河的事情办好。造福万民。造福后代。可是他们点不同。方法不同。

如果套句现代词汇。于成龙是保守派。而辅是改革派。于成龙主张要治河就要遵循古法。加宽河道。堵塞决口。恨不的一下子就把千年水患。根除干净。而辅呢。用的陈的主张。采取的是新办法。要束紧河道。加快黄水流速。冲沙冲淤。同时呢。加固河堤。修筑减水。分洪截流。

于成龙左一本。右一本的参劾辅。攻讦陈。终于使的康熙大怒。革了辅的河道总督之职。并将陈打入大牢。直到二人病逝。也没个说法。接任河道总督的就是小于龙。

于成龙是个好官。清官。但不是治河的官。他不会治河。也不懂的治河治黄河。最要紧的是治沙。他担|治河总督以来。立即废掉了辅陈他们修筑的各种工程。把减水坝排水闸引水道。等等等等。全都废了。河道加宽水流放缓。

然而不几年。流沙逐年淤积。黄河重新肆虐。到了康熙三十六年。秋一来。仅河南境内。就同时决口七十二处。淹没了清江一带四十二万顷良田。当初。为了这些田的。们争的头破血流。于成龙(注1)左一本。右一本的参辅。攻陈。现在。他后悔也来不及了至此。黄河常常洪水泛滥。再也止不住了。

每年早春时节的桃花。盛夏时节的期都是黄河泛滥的多发期。三五年一次很平凡。如今期即将来。北岸三县大大小小八九道缺口。北岸的中华军再大的胆子也不敢不闻不问。筑堤护堤。单单一条黄河就让数万大军顿足。只能守在堤边。

而且这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如果真按毕说的做。不说那个要紧关头不见的能找的到下手的机会。这要是万一走漏了消息。和毕二人那就是真的要遗臭万年了。

毕怎么想的和不管。他自己可不想遗臭万年。就现在的情形。即便是最终被人察知了真相。和也能推说一切为了大清。为国之臣。责之不见。天下大势和心中很明白。河南这的是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沦陷敌手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罢了。他所要做的仅仅是尽一份力罢了。不是为。而是为了对自己信爱有加的帝爷。当初知乾隆丧命的时候。和可真的就跟丢了魂似的。好一段子才缓过劲来。再说了。他的妻妾虽然都已经到四川。由二弟和林护着。可他的宝贝儿子丰申殷德和儿媳妇都还在北边呢?自己表现的好一点。也能让自己儿子过的舒心一点不是。

为了先帝爷。为了自己儿子。以水代兵。再是伤天和和也在所不惜。

最新小说: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