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湍急,曹操的船在北渡时却向东漂了四五里,马超等人一路的追击射箭,箭矢如倾盆大雨一样。将士们也不知道曹操在哪里,所以各个恐惧异常。等到曹操过河相见,大家都既悲又喜。曹操却哈哈大笑:“今天差点让一个小毛贼干掉了。”
曹操在历史上都是比较豪爽的人,基本上以笑声为三国学者所熟知。相比于刘备哭来的江山,曹操更显得有一统天下的样子。
不过到了九月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曹操的军队全部过了渭水,马超等人已经没有章法可言,因为军队的比例严重的失调了。
马超准备割地投降,并表示愿意送自己的子弟去当人质。曹操问了贾诩(当时剩下的第一代谋士集体中,贾诩可以成为佼佼者),贾诩这个人心比较坏,所以司马懿可能是继承的他的奸坏,所以最终为自己的孙子统一三国打下了基础。
贾诩建议曹操假意答应马超,然后曹操不明白他的意思(至于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请心理学的教授来分析),所以问他假意答应马超求和之后,该怎么办。贾诩对曹操说:“离之而已。”曹操明白了,用攻心为上的“离间计”。
其实马超和韩遂这支队伍,说是十路人马,十万大军,实际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马超是马腾的儿子,马腾这个人我们前面讨董卓之战也讲过,马腾依附于董卓。而马腾与韩遂原本是好朋友,不久就反目成仇。曹操居中调停,马腾被调入朝廷,马超才和韩遂合伙。
这样就有空子可以让曹操钻进去了。而且韩遂这时候也沉不住气要和曹操见一次面,曹操和韩遂从各自的军营打马出列,走到了中间地带,曹操说这一次不说军事,只说在洛阳的时候的旧事。
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奇怪,毕竟曹操和韩遂的父亲是“同岁孝廉”,和韩遂又是“同时侪辈“,叙旧很正常的事情,不值得怀疑。
等到韩遂回去的时候,马超问他曹操都说了什么的时候,韩遂以为他是在问军事上的事情,所以说:“无所言也。”当然他和曹操之间只是怀了一会儿旧,确实没说什么。但是在韩遂看来没说什么,但是在这一来一回之间难免不令马超产生怀疑。
当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曹操的心计也不会容许他这么做,因为他要令马超深信不疑。所以在第三天,曹操和韩遂又见面了。
不过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这一次是有马超在场。曹操的态度有了较大的变化,他在现场设了“木行马”作为屏障,又让许褚横刀立马跟在后面,明显的是对马超不信任。
事实证明曹操的预备是对的,这一次马超确实想要对他不利啊,只不过许褚的武功也不低,所以他只好作罢。
曹操在会见两位战将之前,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曹操很从容的来到阵前,韩遂和马超的属将连忙向曹操拱手行礼。战士们都想看一下曹操,曹操笑道:“你们是想看我曹操吧。其实他也是普通人啊。只不过他比你们的统领多的是脑子罢了。”
马超和韩遂的将士们看到曹操“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通假字,通阵势的阵),精光耀日”,一个个吓得心惊胆战,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了。
接着曹操给韩遂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中,曹操故意圈圈点点,这样做无异于伪装成韩遂改过的样子。目的很明确:1.马超看到这封信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2.信函中的词语有歧义;3.要让马超知道这是收信人改过的信件,让他不再相信韩遂。
曹操的目的果然达到了,马韓两家这下开始分裂了。打仗的大忌就是主帅之间窝里斗,这下曹操算是捞着了。
看到这种形势的曹操抓住时机,紧接着就将马超和韩遂两个人打得败走凉州。凉州是西凉军的大本营,所以曹操压根就没打算攻打凉州,他把长安留给夏侯渊管理,这样就把这个已经荒废二十年之久的都城重新归于王化治下,而曹操自己则在次年,也就是建安十七年(212年)回到了邺城。
而那个被当做棋子一样的韩遂则在三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十年(215年)被西平、金城诸将所杀;至于马超,早在建安十九年(214年)投奔了刘备,关于马超的后话,我们还是留在第六部的时候讲述吧。
那么第二件事情进行的顺利么?
请看下集:半途而废的曹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