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登神长阶从布局云手机为起点 > 第三十二章: 计划与变化(五)

第三十二章: 计划与变化(五)(1 / 2)

在足量的资金的支持下,样本一天就做出来了。

由于是试运行,直接就拿了最常见最简单的二氧化碳作为试验气体。

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是度左右,稍微不到一点。

专家以导热性能优良的铜作为发动机的导温壁。一侧是度左右的沸水管道。一侧是度左右的冰水管道。

试验的结果并不太理想。

很简单的原因,管道本身的温度会持续影响发动机的温度。

这个问题很快也得到了解决。

只要两个管道做成一个方框,需要加热的时候,一侧贴近,另外一侧自然远离了。等需要降温的时候,把热管移开,冷管自然就贴近了发动机。

这样的设计基本不用动脑子,随便改造一下,焊接一下,也就完成了。没有任何的技术难度。

然而再次试验的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其实,不需要冷管贴近,只要热管离开,二氧化碳气体对外做功体积膨胀之后,自然就会迅速降温,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回液体。

冷管只是把这个过程加速度了。

但是无论如何改进,始终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频率。

使用燃烧室的发动机,一秒之内对外做功次数甚至可以达到数十次上百次。而这种冷热管形式的发动机,其对外做功频率要低得多。一秒甚至只能完成两次左右的对外做功。

就这频率是绝对无法胜任飞机发动机的功用的。

无论专家们如何改进发动机,或者选择不同的填充气体,或者选择不同的导热装置,或者选择其他的各种思路,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频率。

频率低了什么都是扯淡。

整个研究工作陷入了无限测试,无限否定的死局。

连着好几天,没有任何一点进展。

这个时候有人想起了李庚初最早说过的话,他并不是限定非要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去达成目标。他从头到尾限定的只有,电能发动机。

区别于传统的电能发动机。使用气体临界温度附近膨胀收缩特性,这只是他提出来的一个建议,而不是一个已经确定死的研究目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思路可以参考呢?

专家们再次开会。

会议进行得很不顺利,有的专家说,这才试验了多少材料,为什么就要放弃。

有的专家说,从机制,从原理上来分析,这就是死路一条。

还有的专家说,为什么不从结构上去寻求突破。

吵了半天,没有一个解决方案。一切似乎陷入了僵局。

会议不欢而散,专家们决定,各做各的。

这一切李庚初看在眼里。他只是任由专家们去自由发挥。

如果什么事情,都是由他来出手解决,那未来的计划,实施起来就太难了。他需要把专家们的定式思维模式全部打破,让他们能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

最新小说: 曝光洪荒功法,镇压诸天! [红楼]薛家长子 盘点绝望世界,诡秘之主仅排前五 盘点国漫超模哥:洛洛拿了MVP 人在数码:我的搭档是皇家骑士 四合院:退伍回归,我人生赢家! 盘点战力超模怪,神话大罗震万界 汴京市井日常 穿越当县令 综漫:开局一只泽塔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