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小子不小,书生,中年人,可在四位长者面前确实是小子。
闻小子看到老者急不可耐的样子,叹道:“食色,性也!”
话罢,闻小子起身抱起两坛酒,来到甲板上,搭上木板,将四位长者一一搀扶到旁边船上。
……
姬月庐说道:“大家快请坐!”
一老者笑道:“没有叨扰各位吧!”
周也回道:“叨扰没有!就怕鱼不够吃!”
老者笑道:“无妨!叫闻小子再捞上几条,请俏厨娘再辛苦一番。”
老者一语,引得哄堂大笑。
老者问道:“老朽可是失言?”
姬月庐将四位老先生搀扶上桌,请中年书生落座,指着王白说道:“老先生,你看他像俏厨娘吗?”
老者笑道:“无心之言,还请小哥莫要见怪!”
王白打开送来的佳酿,说道:“无妨!老先生这酒,好香!”
酒香四溢,田光一闻,赞道:“杏花春,陈酿,妙品!”
吃饭由五个人,变成一桌十人。
其间,闻小子又捞来几条肥鱼。王白又添上四道菜,松鼠鳜鱼、清蒸鳜鱼、香煎鳜鱼、盐焗鳜鱼。
老少相宜,鱼鲜酒浓。谈笑有鸿儒,风生无春惆。
原来,四位老先生是大儒,乃当朝博士,名叫唐秉、崔广、吴实、周术。他们是秦朝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通古今、辨是非、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诏令,而决定赴商山隐居。
中年书生叫闻问切,自鲁县杏坛而来,接引四位老先生平安离开咸阳。
杏坛,至圣先师孔子讲学之地,环植参天银杏一百零株,乃儒家圣地,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彼岸。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田光见四位老者才学渊博,性情真趣,不禁动了求贤之心。他问道:“四位老先生,可愿去燕国故地游览一番?”
周术笑道:“田先生好意,我们心领了。如今,我四人已是垂暮之年,只想归隐山林,日出而作,日暮而息。”
田光脸上云淡风轻,心中不免惋惜,四人皆是当世鸿儒,如能招揽,实乃幸事,说不定还能收获儒家支持。
姬月庐笑靥如花,说道:“四位老先生弃官归隐,到了商山好生修养一番。如果想来辽东赏长河落日,知会田叔叔就行。您们来了,我炙肉斟酒,洒扫以待,但手艺比不上公子,四位老先生莫要嫌弃。”
崔广轻捋白须,笑道:“姑娘心地善良,聪慧如明。若有机会,我四人定来看你。”
吴实说道:“崔公,你莫非动了收徒之念。”
崔广笑道:“姑娘有田先生相教,老朽岂敢有此念想。这一鱼之情,我还是要代诸公酬谢的。”
崔广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递于姬月庐,笑道:“此书名《素书》乃老朽胡言乱著,姑娘有闲可随意看看。”
姬月庐双手接过书卷,躬身谢道:“多谢老先生赠书!”
四位老者笑着点了点头,对姬月庐天真泯然甚是满意。
田光心中也是暗自窃喜,虽然没有求贤成功,但是公主结了善缘,得了四位鸿儒青睐,未来可期。
闻问切叹道:“孟圣人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诸位老先生的胸怀,我辈望尘莫及。”
周术为闻问切夹了一条鱼鳍,笑道:“你什么都好,就是不懂吃喝。孔圣人、孟圣人、荀祭酒、颜复圣,都是美食家,尝遍天下酒食,才有经世之言。你回了杏坛,厨艺要提高。”
闻问切躬身执礼,说道:“谨遵先生教诲!”
周也对老先生的话极为赞同,童心稚声地说道:“道祖就曾说过,五味令人口爽。吃喝是人生首等大事;吃好了,喝好了,才能问道。”
四位老者齐齐拍手称赞,崔广笑道:“小周先生,好悟性!此事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当世,道家传人与儒家传人第一次见面,周也占了上风,因为能吃会吃,得了上上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