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船即将驶离渭河,进入黄河。
波滔天,浪惊雷。
未见黄河,先闻其声,隆隆水声遥遥地从前方传来。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驶进黄河,水声如雷奔鸣,吼得地动山摇。只见黄浑浊水,如万马奔腾,气吞千里如虎。
河水惊涛拍岸,升起白茫雾气,春光添彩,一道彩虹若隐若现。
黄河之水日夜不停,滚滚而来,高唱着华夏欣欣向荣,赞颂着中原农耕繁盛。
时值四月春末,客船乘龙东去,已至河东郡风陵渡。
众人船上观景,忽闻岸上礼乐阵阵。
寻声望去,岸边旌旗猎猎,人头攒动,乡绅于岸边引一百零人守护。岸边起高台,架供桌,设香花祭物,摆少牢宴食,环布陈列十盏桐油大灯,三十六盏水灯引入河中。
祭祀所用牲畜,行祭前需先饲养于木牢,故这类牲畜称为牢。又根据牲畜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太牢设有牛、羊、猪;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秦朝之前,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秦朝至今,地方富绅亦可用少牢祭祀。
庄妍说道:“此处祭祀,规格不低!”
话罢,一叶轻舟飘来。
船家高喊道:“本县设祭,供奉河神,持续一日。前方设有河障,请往来行船靠岸停渡,以免冲撞了河神。”
“河神?”
王白曾于江上摆渡,对江河神明之事也是知晓,他不信鬼神,故从不孝敬。只有老人每逢七月半,会在他的竹篙头上系上一条红绳,绑上三枚铜钱,念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前面水域,几艘渡船横停河中,岸边铁索相连串起,拦住往来船只去路。
王白说道:“那我们上岸去瞧瞧。”
对于看热闹,周也最是热心,附和道:“瞧瞧就瞧瞧。”
……
一行五人,夹杂围观人群中,人挤人,背贴胸。
祭祀高台之上,一人身穿祭服,头戴木质面具,跳挑起祭祀舞蹈,唱道:“花垂泪,燕低飞,四月水声碎;诸民归,轻烟堆,祭神莫言悲;献花灯,诉民情,薄酒敬一杯;敬河神,思遥寄,此情长相随。”
随着祭歌吟唱,晴空乌云汇集,河面水流旋转,逐渐汇成巨大的漩涡。
“敬,少牢!”
随着县绅一声致辞,四名青壮抬着头戴红花的熟羊、熟猪扔进河中,不多时便被漩涡吸入进去。
“献,处子!”
县绅一声大喝,六名头扎红带、上身涂满纹饰的小伙抬着一名妙龄女子,缓缓走向河边。
围观百姓全部跪拜,七嘴舌变成众口一词:“诚求河神保佑,护佑风调雨顺。”
王白等人在一众虔诚百姓之中,站立着,显得鹤立鸡群。
周也小声说道:“献祭活人,有违天道!”
声音虽小,却被身边老妇听到。她赶忙捂住周也嘴巴,摁着周也脑袋,惶恐说道:“小孩,赶紧磕头认错,惹怒河神可不得了。”
被抬着的女子,身着黑衣红鞋,嘴里塞着红布,使劲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