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果然大胜,永乐帝因此赐姓他为郑。
此后再无马三保,唯有郑和。
“向前。”
这肯定的声音,出自周君寿。
他明眸灿灿如星火,王景弘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他。
“我们走的够远了!”
王景弘说。
“不够。”
“我船舱里有足够的奇珍异宝。”
“不够”
“我们足够证明建文帝不在海外了。”
“不够。”
“大明的船队航行到这里,足够扬我国威了。”
“不够。”
周君寿只是说着不够。
但郑和却看到了更多。
他看到了贪婪,
不够!不够!!不够!!!
要航线更长,要财宝更多,要见证更远.......
郑和攥紧双手,直愣愣地看着远方的海天一线。
“不够。”
这次是郑和说的。
“不够,大明的船队,要航行到更远的海岸。”
“大地是圆的,我们将从西边,回到大明。”
郑和想起周君寿所说。
那宛如神话般的事情,让郑和向往。
“我意已决。”
郑和说。
王景弘身后的人,一阵骚乱。
那四位四品太监,露出了愤怒的表情。
手指也已搭在了剑上。
“这有违圣命!!”
王景弘亮出底牌了。
郑和和周君寿都没说什么。
他们听到了剑出鞘声。
那是王景弘身后四名四品太监的剑。
只是剑对准的是王景弘。
周君寿和郑和一起走向船头,两人没有回头。
然后唯有沉默。
冷风已停,暖阳高照。
鲜血一如欧洲葡萄美酿。
郑和站在船头,望着远方。
远方唯有海天一色,
但郑和觉得,那是人间绝色。
“起航!!!”
郑和的声音,回荡在木骨都束的海岸上。
........
大明永乐二十二年,月十日。
郑和船队在木骨都束(即如今的景弘郡)起航,他们踏上了更遥远的航行,向着欧洲进发。
那时的欧洲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已被决定。
如果当初郑和船队没有继续前进,如果周君寿没能说服郑和。
也许历史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
也许被殖民的,就是大明了。
神圣法兰西帝国元帅,吉尔.德.雷著于44年《对大明远征的反思》
【是大明文新书,爽文成分有,灵感是刘慈欣的《西洋》和我在B站的一条评论,最后的那本《对大明远征的反思》和神圣法兰西帝国都是我虚构的,吉尔.德.雷倒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以后也会出场,可以理解为主角征服欧洲之后,写成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