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自己就哼着起来,别说,这小丫头还挺有音乐天赋的,唱的比王山强多了。
傻柱不服气,说道:“我怎么唱的不好听了,再差能差过山哥吗?”
王山头上冒出黑线,当面不揭人短的。
到了该进组的日子了,离拍摄日期还有不到个月的时间了。
可能有人会疑问,六个月的时间拍摄一部电影绰绰有余,其实早期大陆电影拍摄时间是很长的。
又一次,一个香港剧组到内地访问,当听到大陆拍电影要一年时间,惊问道:“什么电影要拍这么长的时间”,其实当大陆电影人了解香港那边个月就可以拍出一部电影,也是惊掉了下巴,不明白个月时间能拍什么电影。
其实大陆电影拍摄包含演员体验生活的时间,像北影厂大导演张永华要花年时间要拍一部电影就是这样的。
而且大陆电影那时是统购统销,电影不担心销路,电影制作者们都是将其当做艺术片来拍。
如《早春二月》中有一个镜头:肖澜秋走上一座拱桥,陶兰追他,摄影师李文华对一切都感到很满意,遗憾的是天空没有云。就等着天空的云彩出现再拍。
这样追求艺术性、精致性的片子在香港是生存不了的,投资人也不会买账。可能只有王家卫才会如此奢侈的拍片。
一间烟灰缭绕的办公室里,导演陈西和、摄影聂金正忧愁满面,其他演员都定好,只是这大香还没有人选。
他们演员也看了不少,但陈西和都不太满意,认为人物角色中有一股不服输、坚韧而又那种忧郁的气质,是经历过那种旧社会黑暗打击而又坚韧再附带那种不断失望叠加的。
这时,聂金说道:“要不把饰演大香的演员定妆照给王山看看,他是原著作者,应该明白自己笔下人物角色的。”
陈西和一拍大腿,说道:“我真是笨死了,眼前的贵人不用。”
说完,就拿着定妆照找到王山,问他觉得哪个演员合适。
王山看着手上的照片,一张张看着,觉得都有些不尽人意,他当时写小说的时候,“大香”这个人物是参考着隔壁翠儿的形象来写的。
突然,他有了大胆的主意:要不让翠儿来演。
本来他不会有这样的念头的,但他进组后,发现饰演胭脂虎的演员居然是曾经当过妓女的普通人李凌云。
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陈西和思索着一下,就答应了,但要求三天内必须定下“大香”的演员。
陈西和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既有知识分子那种斯文范,又能和剧场中的普通工作者打成一片,常说:“演员是什么?就是把普通人搬动镜头上来。”
所以他才会大胆启用李凌云这样的普通人来演“胭脂虎”这个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