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重生:铁血帝国的崛起 > 第四十二章 大规模冲突(一)

第四十二章 大规模冲突(一)(1 / 1)

此时,柏林正响应世界革命的号召。前一天,柏林工人置共产党的命令不顾,全部出动至市中心,进行示威游行。在“红色水兵联盟”和其他激进军事集团的参与下,他们占领了当地30个警察局;水兵们包围了位于亚历山大广场的警察总署,该署由“自由兵团”的几个步兵连守护。

次日,“工人委员会”的1500名代表,以压倒性的票数,赞成总罢工的号召。首都动弹不得,无电,无交通运输。

革命者全集结于东城,他们在主要的关卡架起机枪。为了进行反扑,国防大臣诺斯克使用了新近才赐给他的专制权力,于3月5日从“自由兵团”调遣了3万名官兵进城挨座楼房驱逐叛乱者;柏林的酒吧间、舞厅和酒馆等,则仍正常开业。

柏林在进行激烈的巷战。一方用的是大炮、机枪和飞机扫射,另一方用的是步枪和手榴弹。经4天激战后,诺斯克宣布,“凡持武器反抗政府军者就地枪决”。

于是,数以百计的工人依墙而立,未受审判便被处决。有1500多名革命者被打死,至少有1万人受伤。然而,叛乱情绪继续在全德国蔓延。在萨克森,政权由激进派掌握;鲁尔盆地处于被包围状态。

芝加哥《每日新闻》代办处的记者本·赫希特发电称:“德国正患神经病,没有精神健全的东西可报。”

慕尼黑也处在另一次革命的边缘,这次革命是在布达佩斯一次政变的鼓舞下发生的。3月22日,有消息传来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民阵线,以工农兵委员会的名义,已夺取了匈牙利的政权,成立了以不知名人士贝拉·昆为首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贝拉·昆本人是犹太人,在32名委员中,有25名也是犹太人。因此,伦敦的《泰晤士报》便将这个政权称为“犹太黑手党”。贝拉·昆的胜利,使慕尼黑左翼分子的胆子壮起来了。4月4日傍晚,委员会的代表们踏着厚达20英寸的大雪(多年未见的大雪),艰难地行走在街道上。

他们的目的地是离希特勒战前住所仅两座房子开外的罗文布劳大厦。

在这里,人们大声宣读决议:“消灭党派,团结全无产阶级,宣布成立苏维埃共和国,与俄国和匈牙利的无产阶级结成兄弟关系。这样,世界上便没有任何力量可阻止我们全面实行社会化。”

这个革命,是血腥现实的幼稚的翻版。革命的领导人是诗人恩斯特·托勒。他的主张包括要求改革戏剧、绘画以及建筑的艺术形式,使人类精神得以自由。内阁由一群怪人组成。

例如住房委员下令,此后各家的起居室,须一律建在厨房和卧室上方。然而,这样怪人最奇葩的还要算是弗朗斯·里普他被挑选为外交委员(即使在精神病院住过一些时候),理由是,他胡子修剪齐整,又穿一件灰色大衣,是外交家的形象。

里普给莫斯科发了一份措辞激愤的电报,攻击埃斯纳的继承人偷了部里的厕所钥匙;并向伍尔登堡和瑞士宣战,“因为这些猪狗未立即租给我60辆机车”。

4月13日,棕榈主日,当原总理大臣,即那位社会主义教师霍夫曼试图用武力夺取慕尼黑时,革命也就到此告终。即使拥有像希特勒等那样战功卓著的军人,他也从未有机会起事。

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阻止第二团土兵赤化,他曾站在椅子上大声疾呼:“说我们应保持中立这话的人是对的!毕竟,我们不是为一伙漂泊不定的犹太人站岗的革命卫士!”虽然希特勒等人曾使慕尼黑卫戍部队保持中立。

到黄昏,“霍夫曼起义”被粉碎,政权落入了赤色职业分子手中由欧仁·莱维纳领导,他是圣彼得堡人,父亲是犹太商人。他们是共产党派往慕尼黑去组织革命的。在逮捕了诗人托勒后,他们立刻将政权变为真正的苏维埃。

然而,他们违反了“即使能在局部或暂时取得胜利的情况下都要避免动武”的严格的党令,以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名义,派出相当一部分力量去与霍夫曼为重新夺取慕尼黑而仓促纠集起来的8000名士兵对垒。

那时,霍夫曼的部队正向离城只有10英里的达豪集结。

红军的总司令恰好是刚被共产党逮捕的诗人恩斯特·托勒。他从狱中一出来,便跃上一匹借来的马,赶赴战场,像旧时的武士一样,决心“为革命而战斗”。

4月18日,这位红色的骑士指挥部队向霍夫曼发动进攻。但由于他是个人道主义者,又是个个人主义者,坚持置慕尼黑的命令于不顾。首先,他拒绝炮击达豪,企图通过谈判避免冲突。其次,当战斗打响时,他率领土兵进行战斗,几乎未流血便取得了胜利。

霍夫曼的部队慌忙后撤。苏维埃领导人下令枪毙他所俘获的军官。不用说,他又把他们放掉了,而他自己也再次人狱。

达豪一役失利后,霍夫曼被迫接受国防大臣诺斯克之“自由兵团”的援助。他们以出奇的速度拟就了一份征服慕尼黑的计划,并执行得卓有成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最新小说: 影视:夫债妻偿,顾佳黄亦玫崩溃 霸道总裁的天才少女 综漫、从死神开始化身核平使者 那不勒斯之鸦 完了,我被抓了壮丁 侯府小娇妾 咬一口糖 异人:一声剑来,震惊老天师! 带着网文界书库一起重生 沉陷私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