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就连朱标在的时候,也不敢说得太多。
累也就累了。
纵然朱标也觉得国事集于一身不现实,朱元璋能做到未必后世皇帝都能做到。但他不敢说,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只能自己帮着父亲处理,这也导致朱标后期真的累,身心俱惫,成了他死去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朱标是真的累坏了,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损伤,这也是他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如今的朱雄英敢说。
一是朱元璋对大孙宠爱有加,好不容易找回的大孙,自然要好好疼爱一番。
二是朱元璋发觉之前对朱标过于严厉,朱标提意见,他不满意就骂朱标,导致朱标压力很大,不堪重负。
大孙一回来,朱元璋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大孙承受太大的压力。
所以,朱元璋虽然不赞同朱雄英的说法,但还是笑眯眯地听着。
朱雄英知道朱元璋对自己的宠爱,也不怕自己说错话,便说道:
“我觉得,我们应该放事不放权!”
“放事不放权?”
朱元璋不解的问道:“大孙,具体什么意思?怎么个章程?”
朱雄英说:“国家大事,交给有才能的人去做,由他们来提出办法。但是,不给他们处理国事的权力!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写出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以及解决政策。
不过还是要上奏皇上,皇上看过之后,认为可以,就在上面盖章。
如果不行,那就拒绝,重新制定计划。若是有什么破绽,皇帝自己改改,再签字盖印……”
朱元璋想了半天,说道:
“他们有参与权,却没有决策权。最终政策通过,也是由咱签字盖印才行。
这样一来,这权力在咱手上,政策行不行是咱说了算,传出去政策也是咱定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参与计划的那些官员,就仅仅只是个……”
“工具人!”朱雄英嘿嘿一笑。
朱元璋呆了呆,连连点头:“对对,工具人,这个形容的好!”
朱元璋瞧了瞧朱雄英,说道:
“大孙的办法是好,但咱还是担心,他们有了看奏折,分析奏折,给出方案的机会,虽然没有权力,但还是容易慢慢的掌控权力!”
朱雄英又道:“很简单,这些人的品级都不高,不可兼任其它任何官职,只要他们手中没有权力,就可以了。”
在朱雄英看来,这群帮着皇帝解决问题的人,就是大老板手底下的秘书团。
秘书吗,事儿干,权力没有,报告写的再好,老板不盖章就是废纸。
于是,朱雄英想要给皇上找几个秘书,在皇帝身边只负责看奏折给出办法,行不行,皇帝说了算。
朱元璋想了想,点了点头。
“仔细一想,大孙这一招的确是高明。相当于让这些人去做宰相的工作,但是丞相的权力却没有给他们,依旧在咱手上,好啊,确实可行。”
朱元璋大喜,这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样的话,哪怕未来出现一些懒惰的皇帝,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有一群人处理事,他只是起到决策权,完全没压力,却依旧是主心骨。
“不愧是我的孙子,真是太好了,这么多年来,我都没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害得我心力交瘁,你爹也……”
朱元璋说到这里,突然长叹一声。
如果他能早一点执行这个政策,说不定,他儿子还能活得更久!
朱元璋摸了摸自己的太阳穴,岔开话题道:
“大孙,现在你回来了,需展现雷霆手段,迅速将群臣镇住。尤其是文官,他们这段时间,都支持允炆了。”
朱雄英哈哈一笑,道:“朱允炆又如何?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