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一年来,他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朱棣不敢去细想,可现在他是打心眼里心疼这孩子。
朱棣朝身后招了招手,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立刻悄无声息地走上前来。
朱棣低声吩咐道:
“去给这孩子买点吃的。”
纪纲心领神会,转身走到一个小摊贩前,不一会儿就带回来了四五个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悄悄递给了朱棣。
朱棣接过包子,看着那又大又软的包子,笑着递给朱镇:
“来,臭小子,快吃。”
朱镇一脸惊讶,看着朱棣手中突然出现的包子,疑惑地问:
“老爷子,你什么时候买的?”
朱棣笑道:
“刚买的,别问那么多了,快吃吧,别饿着。”
朱镇接过包子,望着手中的食物。
这包子刚出屉,热气腾腾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股香气直往他鼻子里钻,让他心里暖融融的。
在大明时期,肉包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普通百姓大多只能吃馒头。
这十一年来,除了养父母,几乎没有人这么关心过他。
饿了,他得自己生火做饭;
病了,也得自己拖着病躯去求医问药;
哪怕是从山上摔断了腿,也只能独自忍受剧痛,挣扎着回家。
朱镇抬起头,咬了一大口滚烫的肉包子,那味道,香得让他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
他看向朱棣,眼中满是感动,满脸认真地说:
“老爷子,谢谢你。”
这一声道谢,不只是因为这几个包子,更是因为朱棣让他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关心,就像黑暗中照进来的一束光,温暖了他的心。
朱棣听到这话,身体微微一震,望着朱镇那满是真诚的脸,眼眶竟有些湿润,险些落下泪来。
朱棣就像一只威风凛凛却又有着柔软内心的老虎,眼眶微微泛红。
他听着朱镇那一声诚挚的“谢谢”,心中满是酸楚。
这孩子在过去的十一年里到底遭受了多少苦难呢?
他很想知道,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询问,害怕触及朱镇那些痛苦的回忆。
最终,朱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朱镇的肩膀,故作轻松地说道:
“几个包子而已,有什么好谢的,快吃吧。”
朱镇笑了笑,大口大口地吃起包子来,不一会儿,几个大肉包子就被他吃得干干净净,饥饿感一扫而空,肚子也变得饱饱的。
之后,两人继续赶路。
走了许久,终于来到东大街的学政处。
这里早已被学子们围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的场景让人有些咋舌。
应天府学政处的门口,挤满了前来报名院试的学子,大家都急切地想要在这最后一天报上名。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