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他需守孝,孝满回归,京城未必有合适的职位空缺,外放的可能性极大。
林祥接着说:“若有熟悉的大夫随行,能及时施治,岂不更好?”
虽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许多士人略懂医理,但与专业医者相较,自当以医者之言为准。
林祥曾考虑自学,翻阅过书房中的医籍,却发现自己对此兴趣索然,加之未来科举之路,学医时间有限,远不及专业人士。
林海缓缓道:“祥儿,培养大夫非一日之功,且与众不同,需实践于病患之中,积累经验,方能精进医术。”
培养一位高明医者,需投入大量时间、金钱,乃至人脉资源。
因此,许多富贵之家与医馆名医交好,家中有人不适便请其诊治,再以厚金相酬,如此,医者既能在外行医提升技艺,主家也无需等待,更无需承担高昂的培养成本。
林祥转头望向近日来消瘦许多的林海:“爹,无妨,我们有时间,也有财力。若爹不允,祥儿私财颇丰,愿一力承担。爹,我想试试。”
林海复问:“你确定?这不是一时兴起?”
林祥坚定回答:“非也,我已深思熟虑。”
医者养成,耗时漫长,前世学子大学四年,医学生则需五年起步,本硕博连读,加之规培,转眼便是数年光阴。
时空虽异,理同此心。
他虽年幼,却已是富足的小财主,库房中藏宝,初为外祖所赠,今则祖母遗爱。
开设私人医馆,培育自家医者,他的财力足以支撑。
然而,对林祥而言,最大的难题在于寻觅合适的人选。若已独立行医,愿投身私家者,医术恐难称高;若从小栽培,又需寻得名师何处?
此刻的拜师学艺,绝非轻率的口头承诺,一旦师徒相认,徒弟便如同师傅的半子,且此风俗之下,师傅往往留一手绝技,以传子孙后代,此乃常情。
林海心中已默许,却仍假意需与妻子商议。
他在此领域并无深厚人脉,虽与几位太医相熟,但交情尚浅,不足以开口送人拜师。
贾敏得知后,沉吟片刻,竟给出一个意想不到的提议:“我或许认识一人,或许能引荐合适的人选。”
自家培养医者?
贾敏心中不禁动容,即便暂时无用,备着也是好的。至于所需钱财与时间,对她而言,并非难事。
作为荣国府的珍宝,她自幼未曾为银钱所困,培养一名优秀大夫,花费虽巨,却也有限,不过是她少购几套首饰之事。
此事她决定亲自操持,不许林祥出资,她笑道:“你的银两且留着,日后自有用处。”
老太太身为侯夫人,享有诰命,丧事自然隆重,历时颇长。待一切安排妥当,他们便开始整理行装,准备护送灵柩回乡,安葬于祖陵。
祖籍姑苏,需乘船南行,林府亦将暂时封闭,已有管家先行南下,前往祖宅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