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育有一子,早熟稳重,既令人欣慰又让人忧虑。
欣慰自不必言,儿子年幼却行事稳健,无需她过多操心;忧虑则在于孩子成长太快,她还未来得及适应,孩子便已长大,不再如幼时那般依赖父母。
抵达京城次日,一家三口便前往荣国府拜访。
史老夫人早早就候在了二门处,眼巴巴地盼望着女儿女婿的归来。一瞅见女儿的身影,眼眶瞬间湿润了:“敏儿,你可算是回来了,昨儿个我就念叨着你,你看你,都瘦了。”
母女俩紧紧相拥,泪水交织,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好一番情深意切后,才携手步入屋内坐下。
因林家全家到访,除了贾政因公务在身未能出席,贾赦也在旁作陪。林海向岳母问安后,一行人便留在此处叙话。
史老夫人笑道:“都是自家人,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咱们就好好聊聊。”
她左拥贾敏,右牵林祥,如今满心满眼都是林祥,拉着他的手细细打量,满脸笑意藏都藏不住,连连点头:“祥哥儿真是越长越出众了,跟你父亲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将来科举说不定能中个探花,到时候父子俩都是探花郎,那可真是佳话一桩啊。”
她这番夸赞发自肺腑,林祥虽年幼,但已能窥见其未来风采。
闻言,林海与贾敏脸上的笑意更甚。
林祥确是他们的骄傲,不过贾敏还是谦逊道:“他也就跟着练练武,身子骨才壮实了些,日后能中个进士我就心满意足了。”
史老夫人佯装嗔怪地点了点贾敏,自己女儿她还能不了解?若非心中欢喜,脸上哪能笑得这般灿烂:“在我面前还客套什么,祥哥儿,还认不认识你哥哥姐姐?你们书信往来可没断过,以后也要常来往啊。”
林祥脆生生地应道:“当然认识。”
他逐一唤人:“珠大哥哥,元春姐姐,琏二哥哥。”
贾珠年岁最长,已十岁有余,身材比同龄孩童略高一些,模样俊朗,只是略显消瘦。
察觉到林祥的目光,他主动展颜一笑。
一旁的元春,虽仅八岁,却已初具大姑娘的沉稳,举止端庄,亲切地与林祥打招呼:“祥弟。”
接着便是贾琏,他比林祥大不了几日,可林祥如今已比他高出小半个头,白白胖胖的,正是长辈们喜爱的福相。
他看向林祥的眼神最为亲近,见林祥朝他笑,便主动上前拉住他的手:“弟弟,你总算回京城了,以后常来我家玩,咱们一起读书吧!”
有伴儿一起,夫子或许就不会对他那么严厉了吧?
林祥不知贾琏心中所想,遗憾地摇了摇头:“我已经有夫子了。”即便知道贾琏的想法,他也会拒绝,贾家的当家主母对他颇有微词,他去了岂能安心读书?
若是贾琏愿意来林家读书,那他倒是乐意之至,多个同学也热闹些。
他之前的学业一直由父亲亲自教导,但回京后父亲定然无暇长时间陪他,所以需另寻夫子,人选已定,只是人还未到京城。
林海也想到了这一层,他知晓贾琏如今的夫子是谁,便问道:“琏儿,你如今学到哪儿了?”
这标准的考校开场白,让贾琏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肩膀,小心翼翼地回答:“刚学到《论语·里仁》篇。”
这个进度略显迟缓,林海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虽学得慢,但基础扎实,理解透彻,不由点头赞许:“读书需勤奋,也要步步为营,你继续保持,用不了几年,秀才可期。”
贾琏性子略显浮躁,但所学内容却丝毫不浮躁,可见其夫子下了不少功夫。
贾琏:“……”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